香港餐飲業走在前線:非籠養雞蛋的「蛋」生革命
- Yvonne Chang
- Aug 7
- 3 min read
Updated: Aug 7
儘管香港餐飲業近年面對經濟波動與營運挑戰,但仍有不少連鎖餐飲集團在疫情期間已開始逐步轉用非籠養雞蛋 (Cage-free eggs),履行企業社會責任(ESG)。

已轉用非籠養雞蛋連鎖餐飲集團及機構包括:
MOS BURGER
MAISON KAYSER PARIS
葡京餐飲集團
The Platter
COZI Lounge
卅二公館
Sip Song
PRET A MANGER
Delifrance
The Cheesecake Factory
ovolo Hotels
香港沙田凱悅酒店
美麗華集團Yamm、COCO
香港港安醫院
如心酒店集團 (旗下的甜點品牌及所有西餐廳)
已制定明確轉型時間表的大型連鎖集團,涵蓋近300家餐廳包括:
亞洲國際餐飲集團 (營運近300家餐廳)
東利多集團(超過300家餐廳,包括譚仔雲南米線)
近百勝餐飲集團 (營運近 200家KFC及Pizza Hut)
快樂蜂集團(營運添好運、Jollibee)
麗新餐飲
Pirata Group
正在制定政策:
大家樂集團
大快活集團
峰景餐廳集團
若這三間餐飲集團能落實時間表,將有望帶動超過450間分店轉型,每年為近13萬隻蛋雞擺脫籠養環境。

為何轉用非籠養雞蛋?
1. 提升食品安全: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研究指出,非籠養農場的沙門氏菌污染風險比籠養農場低25倍。籠養環境擠迫,雞隻在充滿糞便的環境中進食和生蛋,加上長期受壓導致免疫力下降,均會增加雞蛋受污染的風險。
2. 供應穩定且充足:中國大陸的非籠養雞蛋產能近年顯著提升。例如,中國第二大雞蛋生產商四川聖迪樂村,已於2025年初啟動大型非籠養蛋雞場,供應量持續擴大。
3. 成本差距大幅收窄:供應增加直接帶來了更合理的價格。與五年前相比,非籠養與籠養雞蛋的價格差異已從200%大幅收窄至20%以下,降幅超過10倍,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採購門檻。
解讀雞蛋標籤:從「籠養」到「放養」的區別
目前香港市面消耗的雞蛋大部分來自「格子籠」系統,母雞被困在比A4紙還小的空間內,無法走動或伸展翅膀。為幫助您作出更清晰的採購選擇,以下是常見的標籤定義:
非籠養 (Cage-Free):母雞可在室內穀倉或雞舍內自由走動。
散養 (Free-Range):除了室內空間,母雞還能到戶外活動。
放養 (Pasture-Raised):母雞擁有更廣闊的戶外牧場空間。
有機 (Organic):除了必須是非籠養,飼料也受嚴格規管,不能使用基因改造飼料或激素。
香港採購指南:哪裡可以找到可靠的非籠養雞蛋?
本港現時暫未有非籠養雞蛋的生產商,餐飲及零售業界可向非籠養雞蛋的入囗商採購。
全球浪潮席捲,非籠養採購已成國際標準
根據推廣蛋雞福利的國際非牟利組織 地球共惜(Planet For All) 的報告,截至2025年5月,全球已有83家大型企業公開非籠養轉型進度,包括維京郵輪、REWE集團、Capella酒店、Aman渡假村等。不少甚至早已全面完成轉型!

總括而言,轉用非籠養雞蛋已不僅是道德選擇,更是一個順應全球趨勢、保障食品安全、並符合成本效益的明智商業策略。
Comentários